首页 > 新闻动态 > 十四周年特刊

田园东方创始人张诚,作为国内“田园综合体”理论的开创者,用十四年时光在乡建领域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从最初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到“新田园主义”的价值主张,再到“在地村镇化”可操作的城乡融合模式,直至今年前瞻性地提出“城乡综合体”这一新概念,张诚先生的理论思考始终紧扣城乡融合脉搏与乡村发展现实,与时俱进、迭代升华。
在这段跨越十四年的旅程中,他不仅笔耕不辍,通过《城乡综合体——后乡村振兴时代的模式与趋势》《在地村镇化》《田园客厅的意义、功能与模型》等专著文章输出深刻洞见,更积极投身于跨行业、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碰撞,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乃至国际舞台,在演讲、考察、对话中汲取养分,拓宽视野,激发新思,以持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深耕,为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
在沉淀中精进
从田园综合体到城乡综合体的思想演进
张诚先生的理论构建始于对城乡关系本质的深刻洞察。
其核心理论“田园综合体”早已超越单纯的项目模式,升华为指导乡村振兴规划运营的系统方法论。他始终强调,乡村振兴绝非单一维度的建设,而是人口、产业、土地、生态等多维度的深度融合与系统重构。在这一框架下,他提出的“在地村镇化”理念,精准指出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即任何乡村项目都必须立足于能否成长为有产业支撑、人口集聚的永久性村镇聚落,这是判断项目价值的底层逻辑。
张诚先生
理论思想迭代更新
•2011年,结合北大光华EMBA课题,发表论文《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模式。
•2016年,创建“又见田园”微刊,分享田园综合体理论、乡村振兴观点。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田园综合体”被写入其中。
•2018年,发表第一本著作《新田园主义概论与田园综合体实践》,首次将“新田园主义”推向了大众,里面包含了新时代城乡发展过程中要主张的系列价值理念,比如生态文明理念等等。
•2022年,张诚发表第二本著作《又见田园—从田园综合体到乡村振兴》,该书收录了张诚过去发表的22篇原创文章。读者可以清楚地看见行业的发展轨迹,也帮助企业在当下进行复盘和反思。
•2023年,归纳提炼“田园东方方法论”,把更多经验聚焦在“全域乡村振兴规划、全域乡村振兴运营及田园客厅计划”展开一系列项目实践和探索。
•2024年,聚焦乡村发展创新模式,大力推广田园客厅项目;整合田园文旅和康养项目以社群社区方式开展园田社业务;发挥在地资源和品牌优势,打造“花果大陆”品牌。“又见田园”个人微刊更名为“张诚的花果大陆”。
•2025年,全面推进“园田社”业务模式,系统提出"城乡综合体"新概念,指出城乡综合体是田园综合体的进阶形态,强调通过人口、产业、土地、生态四大维度的深度融合,构建超越城乡二元对立的新文明范式。
这一理论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题报道,成为乡村振兴领域的前沿理论创新。同时进一步深化"在地村镇化"实践方法论,通过南京汤山龙尚园田社、庐江汤池田园客厅等项目实践,验证城乡要素双向循环的创新路径,为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行方案。
其他主要著述:
《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新田园主义概论与田园综合体实践》《又见田园——从田园综合体到乡村振兴》《田园客厅的意义、功能与模型》《全域乡村振兴规划的概念、思路和方法》《全域乡村振兴运营》《乡村振兴与经济振兴》《综合体思维》《乡村发展:操作系统与APP》《在地村镇化》《城乡综合体——后乡村振兴时代的模式与趋势》等。
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趋势的深化,张诚先生的理论探索进入了新阶段。
他敏锐地捕捉到“后乡村振兴时代”的特征,认为单纯的“田园综合体”需要向更高形态的“城乡综合体”进阶。这一新概念强调城乡之间不再是单向的资源流动,而是通过技术、人才、资本、文化的双向互动,实现价值共生共享。它不再是简单的空间拼贴,而是文明形态的接口重构,旨在创造一种超越城乡二元对立的新文明范式。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破解当前乡村振兴中的深层次矛盾,如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更具操作性的路径,体现了其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知行合一,
在跨界交流中碰撞和传播城乡建设智慧
理论的活力源于实践的沃土和思想的碰撞。
今年,张诚先生更加活跃于各类高端论坛和学术讲堂,将其深耕多年的思考与各界精英分享切磋。



张诚乡建大课-“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振兴发展大讲堂”开讲
“张诚乡建大课”的正式启动是其知识输出的重要里程碑。
首站烟台福山区,他直面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产业同质、资源沉睡三大结构性困局,给出了产业突围需深挖本地独特禀赋、人才破冰要“引凤还巢”与“本土孵化”双管齐下等系统化的“四维解法”,为地方关键职能部门干部带来了兼具高度与实操性的启发。



张诚先生出席宁波市镇海区“农创客思享汇”作主题演讲
在宁波市镇海区“农创客思享汇”上,张诚先生则聚焦乡村振兴的底层逻辑,犀利指出其根本目的是保障粮食安全与实现共同富裕。
他剖析了实践中政治、社会、经济效益难以平衡的复杂性,并为地方政府指出了“在地村镇化”和“城乡融合”这两条关键的方法论路径,引导大家超越单纯经济视角,从系统性高度理解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张诚先生华南农业大学开讲
华南农业大学的讲堂则见证了张诚先生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切。
他建议高校打破学科壁垒,培养跨界综合型人才,并充满期待地指出,华农凭借对乡村要素的深刻理解,有望在构建引领性的乡村规划建设学术体系上抓住机遇,与以城市规划见长的院校形成差异化优势,为乡村振兴事业输送更多接地气、有闯劲的后备力量。



张诚先生参加《环球时报》社第五届城市招商引资推介大会圆桌论坛
在《环球时报》社第五届城市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上,张诚先生展现了企业家的战略思维。
他提出了应对时代变局的“双维方法论”,强调企业必须在微观层面创造真实价值,同时在宏观上理解并响应新的地方发展方向、人口结构变化、行业重塑趋势及新消费需求。他呼吁企业通过跨界融合、AI赋能等创新方式,提升预见市场的能力,并快速布局行动,这一观点为在场众多寻求转型发展的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战略指引。
厚积薄发,
在持续探索观察中记录实践与收获成长
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推广的同时,张诚先生也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实践的深入探索。
今年,他走访了国内数十个城乡区域,从扬州平山乡的城乡片区规划,到宁波慈城的县城发展思考,从南京六合的金牛湖实践,到烟台回里的全域土地整治,从广东白云区的“白云思路”探索,到台山冈宁影视城的文旅融合创新。这些深入的实地考察,让他对各地城乡发展的独特路径和共性挑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养分。

前往拜访广东阳江市的阳东区

在台山市冈宁影视城 周边的村落和田园风光

考察宁波江北区慈城古县城及周边村落
所有这些源于实践一线的观察与思考,都系统性地收录在他的个人微刊号"张诚的花果大陆"中。
这个平台在去年完成了全面升级,精心设立了“花果生活”“城市探寻”“发现世界”“又见田园”四个专题栏目,系统化地呈现他在现代消费、城乡发展、社会经济人文、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独到见解。

“城市探寻”栏目收录了他寻求与构想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新方向、新路径的观察笔记;“发现世界”栏目是观察世界,学习社会、经济、人文,增长行动智慧的思考笔记文集;“又见田园”栏目记录了探索与思考中国乡村建设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新方法的观点笔记;“花果生活”栏目分享思考、品味“健康丰盛的田园生活’,感悟人性人情和人生,“偷窥”未来生活方式图景和社会趋势面貌。
微刊不仅成为张诚个人思想的记录平台,也成为行业从业者获取前沿观点的重要窗口,展现了他作为思想者持续的知识产出能力和专业影响力。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张诚的花果大陆”。
在个人探索不断深化的同时,张诚先生也收获了重要的学术认可——受聘为华南农业大学首位产业教授。
这一聘任不仅是对他个人在乡村振兴领域贡献的肯定,更是产教融合深化的重要标志。在受聘仪式上,他围绕参与“百千万工程”、引领乡村规划学科发展、设立“中国乡村建设规划研究院”提出了三大合作构想,展现了他推动校企合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强烈使命感。这一新身份,将为他的乡村振兴实践注入更丰富的学术内涵,也为培养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十四年风雨兼程,张诚先生始终以“城乡实践的长期主义者”自勉,以“笃行”为信念,进行一场从理论开创到实践引领的深度耕耘。
他的理论从“田园综合体”生根发芽,到“城乡综合体”抽枝散叶;他的脚步从企业实践走向学术殿堂,从乡野考察延展至国际对话。
在田园东方成立14周年之际,我们怀揣对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事业的无限热爱,渴望开启更多富有创意的对话与合作。我们将继续以思考为犁,以实践为种,在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广袤大地上,耕耘出绚烂的田园画卷,让人们在城乡之间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