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实战工作营
面对乡村振兴进入深水区,多地政府与企业在推动产业融合、区域协同和可持续运营中,普遍存在定位模糊、资源分散、跨部门协作效率低、项目难以落地等系统性挑战。
田园东方实战工作营聚焦全域旅游、集体土地盘活、乡村资管、文旅运营、城市更新与产业融合六大板块,致力于为政府、企业与项目公司提供切实落地的解决方案。
此次田园东方实战工作营来到山东烟台福山区,与当地政府多个重要职能部门围绕回里镇振兴发展,开展了一场集政策解读、跨部门跨层级共创、实地研判与实战推演于一体的深度工作营。
烟台站开营!
精准调研,系统诊断
深入一线捕捉真实需求
在此次工作营启动前,田园东方研究院团队已提前一个月开始进驻福山区回里镇,开展了多轮系统性实地考察与深度调研。
团队深入走访了镇域内多个典型村落,与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本地企业代表以及区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展开了一对一深度访谈。
通过扎实的实地调查和多方对话,团队精准捕捉到当地在产业做深做强、跨产业融合和政策机制协同中的真实需求与核心痛点,系统梳理出土地整合利用不充分、产业联动不足、运营模式不可持续、政策资源对接不畅等多维度挑战,全面掌握了回里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为后续工作营的高效共创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层声音,多元碰撞
首日研讨汇集基层智慧
本次“回里乡村发展战略实战工作营”首日议程以“倾听·洞察·碰撞”为主线,汇聚了福山区各镇街基层工作人员、村干部、本地企业代表和合作社负责人等多方参与者。
通过“世界咖啡馆”研讨模式,与会代表围绕回里镇产业融合路径展开多轮分组探讨。每桌聚焦一个关键议题,桌长引导组员畅所欲言,借助便签投票、案例对比、大数据研判等工具,逐步从多元观点中提炼共识。现场气氛热烈,不同背景的参与者打破职级与部门界限,在思维碰撞中持续输出落地建议与创新思路。
中国农业大学MBA企业导师、蒙清农业董事长 刘俊辰
为增强实战性与跨界视角,我们特邀中国农业大学MBA企业导师、内蒙古蒙清农业董事长刘俊辰进行分享。他结合多年农业产业化实践,剖析了当前农食领域的痛点和机遇,并以其企业推动“三产融合”的真实案例,为回里镇探索本土化振兴路径提供宝贵借鉴。
政企协同,系统推演
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共创
次日,工作营进一步升级实战推演规格,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发改局、科技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和旅游局、生态环境分局等十余个关键职能部门,及各镇街党委书记、分管负责同志全面参与,真正实现“区—镇—村—企”四级联动与跨部门跨层级协同。
在首日汇集基层声音的基础上,次日研讨更加聚焦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现场以当地“田园客厅项目”为实战推演载体,聚焦“审批链、资金链、产业链”三链耦合,采用“路径—堵点—对策—资源”四色便利贴工具,集体绘制《项目落地作战地图》,梳理关键节点、识别政策堵点、提出破解路径、明确资源清单。
在“交叉问询”环节,各小组直面财政、国土、农业、环保等领域的“锚定专家”,就土地合规、资金申请、水源地保护、项目运营等实操难题进行质询与回应,极大提升了方案的可操作性与政策适配度。最终输出《项目核心政策诉求清单》《项目立项审批流程图》等一系列务实成果,真正实现了从“概念构想”到“沙盘推演”、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作战”的转变。
工作营最后,张诚在总结中指出:“我们共同演练的不仅是一个项目路径,更是一套可复制、可迭代的工作方法。这种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模式,能够真正打破信息壁垒,形成发展合力。”
与会代表们高度认可工作营的产出实效,纷纷表示通过这种创新式的研讨方式,不仅明确了实施路径,更显著增强了跨部门协作的信心与协同效率。
本次为期两天的实战工作营,不仅厘清了当地项目在推进中的难点与堵点,更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平台运作、政策协同”的推进机制,为福山区乡村振兴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田园东方实战工作营,以专业研判、实战推演与资源链接为核心,持续助力地方政府与企业破解真实发展难题,实现从业务突破到架构提升的一体化推进。我们期待与更多伙伴携手同行,共同探索可持续、能复制、有温度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