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研读

张诚:城乡综合体,后乡村振兴时代的模式与趋势

25.02.18


引言:乡村振兴的范式革命


2025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深水区。城镇化率即将突破70%的背景下,城乡关系正从“单向输血”转向“双向融合”。这一阶段的核心命题,不再是简单的“留住乡愁”,而是如何通过“城乡综合体”构建一种新型城乡关系——既非城市的附庸,亦非孤立的乌托邦,而是以产业、文化、空间为纽带,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对话与共生共荣。  


田园东方十余年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的本质是“系统性重构”,需打破传统城乡二元思维,以“综合体”模式整合资源、激活价值。南京汤山龙尚村与庐江汤池田园客厅的探索,正是这一理念的具象化呈现。 


微信图片_20241217151128.jpg

庐江汤池田园客厅


一、后乡村振兴时代的困境与破局


01.困境:政策效能递减与资本逻辑失效   


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叠加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面临双重挑战:一是政府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效率瓶颈,部分项目陷入“重建设轻运营”的泥潭;二是民企因资金链压力收缩战线,早期依赖地产开发或土地价值平衡资金的模式难以为继。


02. 破局:从“田园综合体”到“城乡综合体”   


城乡综合体的核心在于“三融”:

● 产业融合:农业与文旅、科创、康养等产业深度耦合,如汤池田园客厅以稻米文化串联研学、餐饮、艺术,形成“一粒米的产业链”;     

● 空间融合:通过“园区+景区+社区”三区联动,重构乡村空间价值。南京龙尚村将危旧农房改造为艺术民宿,同时保留原住民生活场景,实现“新老共生”;     

● 人群融合:吸引“三创一闲”(农创人、文创人、科创人、休闲人)成为新住民,如汤池田园总部社区通过企业合作社聚集乡村振兴全产业链主体,形成“社群驱动的产业生态”。  


image.png

庐江汤池田园客厅


二、城乡综合体的四维实践框架


基于田园东方南京与庐江项目的经验,城乡综合体的落地需围绕四个维度展开:


01. 规划层:从“空间美化”到“价值再造” 


● 文化基因解码:汤池田园客厅以百花公主传说、稻米文化为叙事主线,将本土文化转化为可体验的消费场景(如百花公社、稻米博物馆);     

● 设计创造价值:汤池田园客厅项目以质朴风韵的创意建筑设计手法,让现代风格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当代建筑和谐地融于乡土文化中,呈现田园文艺气质,创造了建筑空间和环境场域独特的吸引力和场域价值;     

● 土地集约利用:通过原有村落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改造性利用、农田整理新增可开发用地,破解乡村土地碎片化难题。


image.png

庐江汤池田园客厅


02. 投资层:长周期资金与利益共享机制  


● 政企协同模式:汤池项目由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经营设施的投资,企业负责规划运营,收益按比例分成,降低民企重资产风险;     

● 社群众筹创新:南京龙尚村,以集体建设用地利用,营造融文旅、社交、商务、居住为一体的园田社。而南京龙尚村的未来,通过返租村民闲置房统一招商,村民以房产入股获得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image.png

微信图片_20240520143448.jpg

庐江汤池田园客厅


03. 样板层:从“形象工程”到“产业孵化器”  


● 轻资产运营突围:汤池田园客厅聚焦O-EPC模式(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以策划咨询管理费与运营分成替代传统开发利润;     

● 小微生态培育:南京龙尚村引入各种农业、文创、康养、度假、餐饮、商业等小微主体,以社区统筹主题,以文化艺术氛围为基底,利用农业本底特色,形成“艺术+农业+科技”的垂直生态圈。 


04. 招商层:从“政策洼地”到“生态高地” 


● 产业链招商:庐江汤池田园客厅和南京汤山龙尚园田社正致力于政企联合,聚集乡村振兴服务企业,形成从土地规划到品牌推广的一站式服务链;     

● 场景化引流:汤池项目通过“爱在汤池”艺术周、汤池夜话读书会、稻田音乐节等活动,将流量转化为在地消费与投资意向。


image.png

庐江汤池田园客厅


三、案例解剖:南京汤山龙尚村与庐江汤池的范式意义


01. 南京汤山龙尚村:艺术赋能的社群实验   


● 原住民与新住民的共生:通过危旧房改造保留原住民生活脉络,同时引入稼圃集艺术酒店、自然课堂等业态,吸引城市人群短期驻留与长期乐业;     

● 文化IP的场景化表达:以“村民48小时”活动为载体,融合自由舞蹈、田园酉时宴、科幻作家沙龙,打造“艺术即生活”的沉浸式体验;     

● 可持续运营闭环:民宿入住率超60%,整体带动周边农户就业200余人,形成“运营反哺投资”的良性循环。


image.png

庐江汤池田园客厅


02. 庐江汤池田园客厅:政策与市场的协同样本   


● 政府背书与企业效率结合:项目获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地方政府把汤池田园客厅作为大汤池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基地和抓手项目,并通过田园客厅带动周边的城乡发展,服务人居、促进产业。而企业则通过市场化运营提升效率;    

● 温泉与稻米的产业双核:以温泉疗养吸引康养客群,以稻米研学链接亲子市场,形成“淡旺季互补”的营收结构;     

● 基础设施的杠杆效应:道路、管网等基建投入不仅改善民生,更成为吸引文旅投资的“信任凭证”。稻米博物馆、百花公社、百花天地、游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更是为周边度假区整体经营和城乡公共服务提供了基础保障。


image.png

南京汤山龙尚园田社


四、2025年后的趋势研判:城乡综合体的未来图谱


01. 趋势一:从“大而全”到“小而美”   


民企将更聚焦细分领域:     

● 垂直孵化器:如专注乡村民宿、特色农业、文化创意、创意园区的各种机构,以标准化模块降低开发经营成本;     

● 数字化服务商: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农产品溯源平台,提升消费信任。 注重品牌营造、私域运营及数字化技术,提升企业农产品经营中的能力。  


02. 趋势二:从“建设主导”到“运营为王”  


● 人才本地化:汤池项目培训村民担任文旅导览员、民宿管家,破解“运营人才荒”;     

● 数据驱动决策:通过游客行为分析优化业态组合,如龙尚村根据客群偏好调整艺术活动频次。  


03. 趋势三:从“政策依赖”到“市场自治”  


● 社群自治机制:园田社成立企业和“社员”合作社,由入驻企业共同制定运营规则、“村民公约”;     

● 在地村镇化:未来,不再仅是基础设施匮乏时期依赖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样板性的工程投入,而更多的是基于实实在在的地方产业、人士的凝聚,形成丰富的生活、生产、生态一体化,形成“在地村镇化”,生生不息,自然生长。


image.png

南京汤山龙尚园田社


结语:城乡综合体——一场静默的文明重构


城乡综合体的终极目标,不是让乡村成为城市的复制品,而是构建一种“既现代又乡土”的文明形态——在这里,稻田咖啡的香气与数字经济的脉搏共振,传统手工艺与区块链技术共生,原住民的质朴与新住民的创意交融。  


南京汤山龙尚村与庐江汤池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答案不在“保护”或“开发”的二元对立中,而在“融合”与“共生”的灰度地带。未来的城乡关系,应是“双向奔赴”的浪漫叙事:城市为乡村注入资本与活力,乡村为城市提供诗意与根脉。



注一:“城乡综合体”概念和“城乡共同体”理想


城乡综合体的概念与本文的提议,源于安徽省刘奇老师,他在考察田园东方汤池项目时,提出了他关于城乡综合体的概念与见解。刘老师的点拨和提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联想。


我们从一开始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与模式,就是从城乡发展和城镇化的角度提出的。并且我们一贯主张一个公式:田园综合体=农业+文旅+社区,或者“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其落脚点在于城乡发展和人的生产生活。但在田园综合体这么多年兼顾左右、顾虑重重、犹抱琵琶的发展中,在部分地区逐渐有所施展。从实践的角度,我们提出城乡综合体,作为田园综合体到一定阶段以后的进阶,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可应用的指导理论。


田园综合体和城乡综合体都是基于操作层面上的概念词汇,而我们思想层面上最终的理想,是 “城乡共同体”!


注二:


我们暂给“城乡综合体”做一个描述吧,以逐步形成它的定义。


城乡综合体,是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在后乡村振兴时代,城市的要素和乡村的要素融合在一起,城市的文明与乡村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城市与乡村诸多生产与生活交融在一起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也是未来村镇和人居发展的一种模式与趋势。


“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以县为单位的城乡融合中,城市人与乡村人共融共生,价值唤醒,场域重构,乡的风貌,城的功能,人间烟火,诗意栖居。”


注三:


本文由张诚提出提纲并修改,经过反复与DeepSeek交流,由DeepSeek基于田园东方公开案例与张诚理论框架完成初稿,再由张诚修改完成。如果觉得文中有些数据或描述不对、不妥,别问我,可以问问DeepSeek,一起学习研究。


本文参考文献延续了张诚、田园东方项目及行业实践的部分理念思路:田园综合体四层结构、田园客厅O-EPC模式、全域乡村规划运营理念、在地村镇化理论、城乡融合产业路径等。


让“城乡综合体”,实现“城乡共同体”理想!